推广 热搜: csgo  vue  2023  angelababy  gps  信用卡  新车  htc  落地  控制 

《教育学》:学尚学教育

   2023-05-17 网络整理佚名1030
核心提示: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

46.教材: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资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义大纲、工具书、活动指南和各种视听资料。

47.课程实施:指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式。

49.课程评价:检查课程的目标、编制和实施是否达到教育目的,达到何种程度,以确定课程设计的效果《教育学》,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定。

50、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所进行的活动。

51、智力:泛指人的认知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人格的过程。 )

5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学得生动,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知识和技能,长期记忆,根据需要快速重现,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56.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形式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注重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应用你所学的。

59、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6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和讲授三种方式。

《教育学》_学天教育_学尚学教育

61. 对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方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蒙谈话。

6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某一问题,辨别真假,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63.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形象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采用现代视听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的特点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形成技能和技巧的一种方法。

65、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使实验对象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66.班型:指按教学任务划分的班级类型。

67. 班级结构:指班级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的基本构成是:组织教学; 检查和审查; 教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作业等等。

68. 测验效度:指测验能测出其拟测属性或特征的程度。

69. 试验信度:又称试验信度,是指多次测量后某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与一次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70.试题难度:指试题所含试题的难易程度。

71. 考试区分度:指考试对不同级别考生的区分程度,即区分不同级别考生的能力。

72.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结合,按照一定的要求开展活动的结构。

73、班级教学制: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将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到固定的班级。 根据每周的上课时间和课表,安排老师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

74.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教学。

75. 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与之相结合的技术,从而形成高效的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计划。 来源:

学尚学教育_《教育学》_学天教育

76.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教育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其特定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活动。

77、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规范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78.德育内容: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课题设计。 它是形成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社会思想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关系到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 教育学生的大问题。

7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运用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化、传道、教育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它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80.德育原则:以教育目标、德育目的和德育过程规律为指导,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81、德育方法: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达到德育目的而进行的互动活动的总和。

82、养成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有人格效应、环境熏陶和艺术熏陶。

83、说服法:是通过陈述事实和说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方法。 包括讲解、会谈、汇报、座谈、参观等。

84.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小系统,是学校行政系统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结交朋友的场所。

85.班级管理: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班级内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86.班级日常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日常活动。

87.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影响集体,从而使集体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个人。

88、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89. 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系统,从而促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90、班风:是班级内舆论长期作用形成的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

《教育学》_学天教育_学尚学教育

《教育》词汇释义汇总

1、广义的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教育:指直接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即具有等级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通识教育:以继续教育为主要目标,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一定职业或生产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六、六艺:礼、乐、射、御、书、算。

7、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的组合和比例。

9. 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形成并共享的观念和行为。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 它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的是人们所拥有的能够影响其生产力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类似的东西。 工作能力作为资本的形式体现在人身上,是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2.个体身心发展:指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终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尤其是个体的身心特征发生变化的过程。一个积极的方面。

13 内在发展论:是关于个体身心发展动机的一种观点。 内在发展论普遍强调,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先后顺序也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14、外部性说:是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机的一种观点。 外部性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外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教育等。

学尚学教育_学天教育_《教育学》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身体成熟机制)和外在环境(外界刺激强度、社会发展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人活动的互动中。

16.发展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如果错过了关键时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得不到补偿。

17. 遗传:指从上一代遗传下来的生理解剖学特征,如身体的结构、形状、感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征,也称遗传素质。

18.成熟期: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是指个体的身心机能和能力达到比较完善的阶段,即儿童已经成长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繁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并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根据环境的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环境范围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障。

2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所特有的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特征。 人格是每个个体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特定统一体。

22、心理断奶期:有心理学家称少年期为“危险期”或“心理断奶期”。

23、教育目的:广义上,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受训人员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称之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希望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一定阶段的工作后所达到的要求或变化。

26.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

27、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教育。

28.智力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开发他们与学习有关的智力和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是向学生传授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体质,增强他们的自理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

学天教育_学尚学教育_《教育学》

3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发展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33.教育能力: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人格、情感、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35.师生关系:指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地位、作用和对彼此的态度。

36.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进度安排。 狭义课程特指某一学科。

37.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或课程设计的类型。考试论坛

38.基础课:注重学生基础学术能力的培养,即培养以学生做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即小学和中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公共课程。

39、拓展课程:着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各种特殊能力,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扩展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经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编制、核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制定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42. 学校课程: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在校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殊课程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开发过程的最关键的标准,是学校课程在特定阶段必须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学科标准、编写教材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以各学科大纲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