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csgo  vue  angelababy  2023  gps  新车  htc  落地  app  p2p 

自主品牌SUV年度销量排行榜:合资电动化转型冷热不均

   2023-06-11 网络整理佚名1530
核心提示:乘联会数据显示,在2022年,比亚迪宋系列、长安CS75等自主品牌明星SUV全年销量分别达到47.2万辆,跻身全年轿车销量榜单前五位。销量排行榜上“自主进、合资退”的竞争格局在2023年以来愈加明显。已牢牢占据榜单前二,超过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合资品牌王牌车型;而在SUV领域,销量排行前5位的车型中,除了一款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南北大众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合计超过1.

反映到终端市场,几款自主品牌车型销量自去年以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比亚迪宋系列为代表的部分车型销量甚至超过了很多合资品牌的销量。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宋系、长安CS75等自主品牌明星SUV年销量分别达到47.9万辆和22.9万辆,稳居SUV年销量前四,超越本田CR-五,

丰田RAV4

和公众

途观

与其他合资品牌的主力SUV相比,后三者去年销量分别为22.3万辆、16.8万辆和14.9万辆。

在轿车领域,自主品牌产品也开始打破以往合资品牌主导的格局:2022年,比亚迪的秦,

中国人

销量分别达到34.2万辆和27.2万辆,位列年度汽车销量榜前五。其中,虽然

日产轩逸

,民众

朗逸

和其他合资品牌的轿车销量依然领跑,分别为42.1万辆和35.1万辆,但同比销量下滑超过18%。

2023年以来,销量排行榜“自主进、合资退”的竞争格局越来越明显。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销量前三的汽车中,

比亚迪秦PLUS

,

比亚迪海豚

稳居榜单前两位,超越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合资品牌王牌车型; 而在SUV领域,销量前5的车型,除一款外

特斯拉 Model Y

,其余车型均为自主品牌车型:

比亚迪元PLUS

, 比亚迪宋PLUS,

永恒之塔

长安CS75 PLUS

.

合资电气化转型冷热不均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产品标准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领先。 相反,有观点认为,部分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较晚,产品布局相对有限,限制了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以一汽丰田首款中型纯电动轿车bz3为例:这款车型将于2022年10月正式发布,搭载比亚迪旗下富迪动力提供的刀片电池和驱动电机,指导价16.98万-19.98万元。 点车滴数据显示,今年5月,其销量为2553辆。 相比之下,早在2021年4月就上市的比亚迪纯电动轿车秦PLUS EV系列,5月销量为10816辆。

在产品布局上,一些合资品牌的步伐相对较慢。 时代财经在部分品牌官网看到,

北京现代

江苏悦达和起亚这两个韩国合资品牌目前只有一款纯电动车型在售;

东风雪铁龙

,

东风标致

其他法系合资品牌只有1-2款插电混动车型在售。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

宝马

而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更加积极,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一汽-大众展示了大众首款纯电动轿车:ID.7。 至此,大众ID系列即将在中国推出6款纯电动车型。 至于宝马,官方表示计划2023年在中国推出11款纯电动车型; 通用汽车宣布,到2025年底,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15款基于平台的电动车型。

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南北大众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合计超过1.7万辆,环比增长42.7%。

它能颠覆自己吗?

事实上,与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的转型可能面临更多阻力。

一方面,大众、BBA、丰田、通用等跨国品牌的全球市场巨大,且主要以燃油车产品为主。 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研发能力迭代、营销模式变革、供应链重塑、国产化等多重挑战。

“合资品牌的海外母品牌大多是燃油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市场销量巨大,燃油车技术领先,供应链合作紧密。全面转向电动化意味着自我革命,放弃自己在汽车领域的角色。”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对海外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季学红向时代财经分析:“海外领先的燃油车企业能否颠覆自我,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在他看来,正是大众、宝马、通用等品牌更快的电动化转型步伐和更激进的战略,使得其在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优于其他合资品牌。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合资品牌更有可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保持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另一方面,姬雪红也指出,海外品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长期以生产和销售为主,研发和决策多受制于海外母品牌。 即缺乏自主权和话语权,这也限制了合资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海外品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向合资品牌“放权”。

“2022年夏天,我们调整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管理架构。新架构赋予了中国更大的自主权……这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并在集团的各个品牌之间创造协同效应。”在今年年初,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尔夫曾对媒体表示。

此外,他还在上海车展期间表示,大众汽车在中国的运营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这得到了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和赋能。 未来,大众汽车中国将拥有更加完善的研发体系。

无独有偶,丰田也在中国建立了全新的研发体系。 丰田中国方面表示,从全球技术研发和体系的角度来看,丰田未来将加大对中国的支持力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智能化、电动化研发体系。 同时,未来有可能在中国开发产品和技术,进而进入丰田全球主要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品牌的自我颠覆和去中心化是加速中国电动化转型的关键。 不过,要想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合资品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季雪红看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终端表现突出。 一方面是因为转型快,阻力小; 另一方面,其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当下消费者的习惯。 商业模式、充换电服务、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性价比等。因此,合资品牌仍需在产品、服务、营销和定价策略等多方面做出改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