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csgo  vue  angelababy  2023  gps  新车  htc  落地  app  p2p 

帮宁工作室:“蔚来”汽车妥协了吗?

   2023-06-17 网络整理佚名2160
核心提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再次领跑市场销量。2017年,中国有400家车企,其中100家有销量规模,300家被认为是PPT造车的新势力车企。2022年,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只剩下50多家车企还有规模销量,很多车企一年只有数百或者数千辆的销量。其中,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仅存理想、按照前述30万或50万辆的标准,从目前销量走势来看,造车新势力距离赚钱还有很长的距离。

作者| 甄瑶

编辑| 李国政

邦宁工作室出品()

6月13日,不少人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群发广告短信。

短信称:“蔚来全系新车起步价下调3万元,首位车主可享超长质保、6年免费车联网、终身免费道路救援。而6月起2023年12月12日至2023年7月31日新车用户,期间缴纳押金,可购买超值“特权升级包”,终身免费更换电池……”

这表明,在交付量下降和多项营收指标的双重压力下,过去坚持不降价的蔚来如今妥协了。

就在12日官宣降价的前三天,蔚来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多项核心经营数据难看。

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为106.8亿元,同比增长7.73%,但明显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23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8.04亿元,同比增长1.6倍。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频发,新造车企业竞争激烈。 蔚来销量与去年三季度基本持平,但销售毛利率为1.52%,较去年同期的14.6%下降了13.1个百分点。

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领跑市场。 比亚迪以23.9万辆位居榜首; 广汽爱安销量4.5万辆; 理想汽车继续大踏步前进,交付新车2.83万辆,同比增长146%。 相比之下,蔚来仅交付6100辆,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7.5%,下滑明显。

“不就是这两个月出货量会低一点吗?大不了。” 针对网上热议的话题,比如友商故意说蔚来不够好,蔚来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斌颇有信心,坦言蔚来还有数百亿的身家。账目,市值至少1000亿港元。 虽然比原来跌了很多,但总有一天会涨回来的。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阶段的新兴力量,包括蔚来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历年发展来看,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跨越生死线的一年。 今年,他们在经历了寒冬之后迎来了春天,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

一方面,拜腾、博骏、赛麟等接连爆发; 另一方面,在资本和技术的加持下,叠加赛道,蔚来、小鹏、理想终于在年底收获了回报,股价暴涨,市值翻了一番。

然而,还没等他们喘口气,传统汽车“二代”就崛起了,成为了令人生畏的竞争对手。

到2022年,造车新势力将在动荡中开启又一轮淘汰赛。 威玛汽车被曝处境艰难。 自游家发来道歉信称,短时间内无法投递。 恒大汽车“进了ICU”。 爱驰汽车拖欠工资数月。

陷入危机的蔚来和小鹏急于触底反弹,因为生存的首要条件是规模。 “在6月加产后,ES6有信心在7月达到月销10000辆。第二代技术平台车型也有望让蔚来月均销量达到20000辆。” 李斌近日表示。

小鹏汽车也让外界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今年6月12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旗下车型G6预售72小时后,预订用户已超过2000人,支付2000元。

不过,从整体上看,“蔚小利”仍处在上岸和倒闭的边缘,这些造车新势力都在苦苦寻找挽救销量的办法。

01.

淘汰赛依旧

如今,《卫小丽》2023年第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分析这三大车企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可以发现,分化加剧、交付压力、冷热不均、资本退潮、外部质疑等词汇依然交织在他们头顶。 .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率先逆势突破,无论是交付量还是业绩,都更胜一筹。 小鹏和蔚来都还处在低迷期,“活下去”依然是双方的重要任务。

从核心指标净利润来看,一季度,理想净利润9.34亿元,同比增长逾1倍。

然而,快速增长的理想面临两个障碍:一方面,其下一步要专注于纯电动市场,可能会遇到来自充电网络、资金需求、时间以及蔚来小鹏的先发优势等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混合动力市场越来越拥挤,尤其是在中大型SUV领域。 威牌蓝山、长安福特锐界L、文捷M7等车型将与之展开激烈竞争。

再看小鹏和蔚来,都还在亏损。 前者一季度净亏损23.4亿元,去年同期为17亿元。

“我们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两个字——成长。成长是一个闭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习,二是训练。” 6月13日晚,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发长文,大谈理想汽车的驱动力,但字里行间似乎是在对蔚来和小鹏说,又好像是统称新造车阵营。

一起来看看新势力走过的路吧。 2017年中国共有400家车企,其中100家有销量,300家被认为是PPT中的新势力车企。 2018年,蔚来、威马、小鹏等跨出交付壁垒,开启市场竞争。 2022年,根据中汽协的数据,目前仍有规模销售的车企仅有50多家,很多车企一年的销量只有几百、几千辆。

短短五年时间,汽车制造商的数量从数百家变成了50多家,而且大部分都被淘汰了。 其中,只有理想,

哪吒

,

零运行

、蔚来、小鹏、

创维

等等几个品牌。

如今,造车新势力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

第一,5年的量产交付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高枕无忧。 补贴终止、资金压力等问题让他们经受考验。

二是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加速逆袭。 比亚迪、广汽Aion、

吉祥

极氪

,

长安深蓝

, 东风

岚图

,

上汽智机

/

极好的

,

北汽北极狐

“创二代”品牌应运而生,占据市场主流地位。

三是资本退潮。 一方面,“卫小丽”股价接连下跌。 2020年11月,《卫小丽》被

特斯拉

在新能源趋势的推动下,股价和市值经历了暴涨,迎来高光时刻。 但2021年以来,三大车企股价接连下跌,进入冬眠期。 销量突出的理想,股价相对回升,但距离高点仍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融资进入低谷,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 进入2023年,“威小利”等造车新势力很少对外传递融资信息。 相比之下,吉氪星、岚图、

阿维塔

、智记等,却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

今年2月,极客宣布完成7.5亿美元(约5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约888亿元人民币)。 6月,岚图汽车获得多家银行150亿元授信。 6月13日,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六大行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从A轮融资获得的资金来看,无论是Avita、岚图、爱安,还是最近的极氪,都高于“卫小丽”三人A轮融资的总和。 这些“创二代”除了获得更多资金外,还有母公司的技术支持,更有利于市场布局。

在“创二代”崛起的背景下,“卫小丽”原本的先发优势逐渐减弱,资金链和市场销量让他们如履薄冰。

02.

烧钱造车的窗口期

汽车制造只有形成规模经济,才能有效分担支出成本,实现自我造血。

“目前,新势力还处于初创期,月销量过万只是生存的门槛,离持续盈利还很远。”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资本市场趋于平静,使得造车新势力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加剧了其生存危机。

虽然量产是新势力最大的现实问题,但资本也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资金支持,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

现金储备方面,截至2022年底,“卫小利”分别为455亿元、382.5亿元、584.5亿元。 短期来看,3家公司的现金流都没有太大问题,但新能源汽车目前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在整个行业中,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实现了年度盈利。

如果达不到规模,就难逃亏损的魔咒。

2022年,蔚来和小鹏全年净亏损分别为144.4亿元和91.4亿元; 精通成本控制的理想,净亏损也将超过20亿元,达到20.3亿元。 三大车企合计亏损255亿元,同比增长近1.8倍。

毛利率方面,去年理想毛利率为19.1%。 虽然比2021年的20.6%低了1.5个百分点,但已经非常接近李想“20%(毛利率)是健康良心”的标准。

蔚来是三大车企中毛利率下滑最严重的,从2021年的20.1%下滑至2022年的13.7%,降幅接近小鹏2022年9.4%的整体毛利率。

李斌曾表示,200亿元是造车的门槛。 没有这个资金,最好不要进去。虽然这个观点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从PPT到新车亮相,再到量产,汽车制造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2年的七年间,仅蔚来家族就累计亏损近600亿元。 当然,即便是特斯拉,在经历了十多年的亏损后,也在 2020 年实现了首次年度盈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坚持大量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等战略亏损的前提下,新造车企业需要达到年交付30万辆左右的规模才能扭亏为盈。

“规模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要达到50万辆才能盈利,500万辆才能活得好。”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近日表示。

但今年1-5月,理想、哪吒、乐跑、蔚来、小鹏累计销量分别为10.65万辆、5.03万辆、3.12万辆、4.38万辆和3.28万辆。 按照前述30万辆或50万辆的标准,从目前的销量趋势来看,新造车厂商离赚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威玛的迅速沦陷,再次为这个群体敲响了警钟。 近期,由于融资链条断裂,威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信息频频上热搜。

回顾其发展历程,威马在成立之初就具有惊人的吸金能力。 2017年2月至今,已完成4轮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股东阵营可谓星光熠熠,腾讯、百度、李嘉诚、何鸿燊家族、红杉等巨头云集。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威马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2019年至2021年,其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174.35亿元,同期累计销量不足8万辆。 在连年亏损、销售受阻的情况下,魏玛最终败下阵来。

“新势力要闯入最后一轮,销量是其中的一部分,毛利率和净利润是资本青睐的筹码,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难以生存。” ” 中信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包括“魏小丽”在内的新势力都提到降本增效、成本优化管控——必须打破“越卖越亏”的魔咒。 .

在新能源领域,难过的不仅是新势力,大部分合资品牌和国产品牌也在苦苦挣扎。

在6月9日举行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

长安汽车

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真正盈利的电动汽车品牌只有两三个。

广汽集团

董事长曾庆红判断,未来销量仍有空间,但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小幅增长。

就连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也发出警告。

今年6月8日,在比亚迪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王传福表示,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没有竞争就没有繁荣,只有竞争才能优胜劣汰。

“企业首先要有核心技术才能取胜,新能源汽车革命就是技术革命,企业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生存,如果单纯拼装,生存的概率很小。” 王传福说。

包括新势力在内,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应该扪心自问: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我该怎么做才能拯救你,我的销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