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csgo  vue  angelababy  2023  gps  新车  htc  落地  app  p2p 

对比分析:京东VS淘宝,从购物车形态分析营销策略

   2023-07-26 网络整理佚名2380
核心提示:现在大部分目前主流电商平台都有购物车,但不同平台对购物车重视程度并不相同,本文针对购物车模块做了一个竞品分析,一起来看看。反观京东,是放在了产品的第四版就已经决定优化购物车,比淘宝早了半年左右,这其实跟产品的场景相关,下一点分析会说到这个。由此可以推测出,不是由于用户差异所以导致购物车的策略不一样,是两款APP对购物场景的要求不相同,淘宝注重时效性,京东注重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方案。

购物车,一个熟悉的词,也是电商中的一个重要功能。 该模块是一个独立性高、复杂度高的功能,由多个页面组成,包括物流、订单拆分、价格、库存等多种因素。 目前主流的电商平台大多都有购物车,但不同平台对购物车的重视程度不同。 本文针对购物车模块做了竞品分析,我们来看看。

目录

1、竞品选择

2. 背景

据外媒Sale Cycle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电商平台购物车放弃率为84.24%。 这意味着大量订单和产品在转换的最后一步被停止。

此外,数据还显示,不同品类购物车的放弃率并不相同。 例如,珠宝首饰和家居用品的废弃率分别为88.6%和88.36%,高于平均水平。

现实生活中,购物车是超市、商店购物时存放商品的地方。 在网上购物中,它是对真实购物车的比喻。 买家可以像在超市购物一样随意添加和删除商品。 购买完成后,统一下单。 在电商兴起之初,甚至对购物车的功能进行了注释,借用真实场景中的购物车,让用户在网上购物过程中预知购物车的下一步是结算。网站。 达成协议。

我个人认为电商平台需要购物车。 其他场景包括:临时存储(如双十一等活动开始); 收藏(没决定买,但很喜欢); 比较(将同类产品放在一起比较)。

3. 迭代分析

相同点

1、从版本的迭代数据来看,两个初始产品的功能比较相似,都是在小步不断地优化主流程。 这也是早期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我们看一下具体的迭代历史,发现在版本之初,两款产品都添加了购物车功能,也可以看出这个功能的重要性。

2、从产品定位来看,淘宝面向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为目标,所以一向以商品种类多、品种全着称; 而京东则专注于品牌购物,是中国最大的。 电脑、数码、通讯、家电等网上商城的定位虽然不一致,但核心产品功能是一致的。 因此,在产品研发初期,功能优化也是主线。

不同之处

从版本迭代的角度来看,两款产品的区别在于,在第九个版本之前,淘宝一直注重功能和bug的优化。 纵观现在的淘宝,一直以产品多、功能全面着称。 同时,平台上还有直播。 社交、金融、旅行等;

但为什么淘宝要把购物车优化放在已经建立了半年左右的版本中呢? 个人觉得这和淘宝最初的定位有关系。

另一方面,京东在产品第四版中决定对购物车进行优化,比淘宝早了半年左右。 这其实和产品场景有关,这个会在接下来的分析点中讨论。

4.功能及场景分析

淘宝

1)从产品定位来看,百度百科的定位是:“本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网上零售购物服务和包括C2C、团购、分销、拍卖等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淘宝的定位是C2C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的商业模式。 同时,淘宝品类众多,用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找到相对满意的替代品。 所以,有时候在淘宝上购物就像购物一样,可以慢慢选择。 您还可以找到您喜欢的产品并点击立即购买;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立即购买”是红色的,页面优先级高于购物车,而且位于右侧,更方便用户操作。

2)从用户群体来看,淘宝针对的人群越来越多元化,购物场景也丰富多样。 由此可以推断,淘宝购物更符合线下购物场景,而且如果从商品详情图来分析,淘宝的细节比京东更加丰富。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淘宝对场景的重视,也可以推测为什么“立即购买”按钮的优先级高于加入购物车的优先级。 。

京东

1)从产品定位来看,京东是B2C模式,拥有多种商家平台,更像是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而且京东主要专注于高单价的家电产品。 决策成本较高,用户很难立即购买。 说走就走,所以“立即购买”的场景相对较少。 截至目前,PC端的京东仍然没有立即购买按钮。 我们知道,京东的7天无理由也很受大家欢迎。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冲动消费后因退换货而产生的物流和人工成本。

2)从战略角度来看,强化“购物车”功能可以让用户统一结算、统一发货,也可以降低京东物流的成本,因此订单整合可以优化并为京东节省快递费用,同时APP端,我们可以看到“添加到购物车”按钮背景为红色,“立即购买”按钮背景为黄色。 我们还可以看到,京东的购物车优先级高于Buy Now。

5. 接口分析

随意添加一些产品。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两款APP以白色为主,编辑功能在页面右上角,结算功能在页面右下角;

不同的是,京东APP在顶部增加了一个功能,即“全部、降价、频繁购买、分类”,而页面底部没有主要功能区,这也体现了我们在上一篇文章。 京东希望用户能够在购物车中做出完美的决定,没有功能区域,也防止了用户点击退出购物车模块的可能性。

从页面来看,京东的购物车逻辑远比淘宝复杂。 它也是选择规格的功能。 京东将多种促销方式并存。 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最适合的推广方式。

6.人群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淘宝和京东的用户群体非常相似,并且可以看出女性购物占比高于男性。 并且用户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9-45岁之间,尤其是26-35岁。 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几乎占主流电商群体的一半。

由此可以推断,购物车策略的不同并不是用户差异造成的,而是两款应用对于购物场景的需求不同。 淘宝注重时效性,京东注重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七、写在最后

购物车功能往往已经成为电商平台1.0的标准配置。 其实无论什么功能,我们在设计之初都要思考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我的目的是什么? 有没有其他需求可以替代这个功能? 有没有场景可以满足这个功能呢? 等等,这些问题有的需要时间,有的需要精力,但这些也比“拍脑袋”要好。

虽然购物车只有一页,但我觉得这一页其实承载了很多信息。 它既不像导购页面必须承载大量信息,也不像便利蜂的自助购物。

最后,无论购物车策略如何变化,既然用户已经选择了商品并放入了购物车,那么我们此时的任务就是保证用户的购买和支付过程能够尽可能顺利,这样尽可能多的用户可以达成订单。 页。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