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csgo  vue  angelababy  2023  gps  新车  htc  落地  app  p2p 

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08-18 网络整理佚名2270
核心提示:十年间,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一)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与中东欧、欧盟国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技术开发领域合作并取得众多成果。(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变革稳步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总体来看,我国国际能源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等方面呈现全面推进态势。 国际角色定位逐渐清晰。 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能源合作体系。

1、服务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一)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能源投资合作、能源产能合作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在能源领域互联互通,以实现全方位拓展国际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积极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能源交流合作,不断拓展能源合作范围。 与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不仅拓展了国际能源合作领域,提高了能源互联互通效率,也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形成区域能源产业合作格局。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欧盟国家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技术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诸多成果。 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双方企业在电网、核电、新能源发电、清洁煤电等领域交流合作快速推进。 我国不断推进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等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建设,成功创办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推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合作。 2020年11月,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促进能源进出口便利化和多元化。 我国已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级会议,与29个国家共同发布“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合作原则和实际行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承诺构建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的伙伴关系。

我国能源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投资、服务、设备、技术全方位“走出去”,能源领域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7年,中韩互联互通项目启动; 巴西贝洛蒙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首次跨境; 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的投产不仅为未来北极地区油气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也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化。

(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推动能源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扩大能源领域开放,大幅放宽外资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能源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营商环境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2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发布,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关键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重要举措。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能源国际合作市场环境将更加安全、稳定、自由,市场主体将迸发出更多生机和活力。

2、服务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发生巨大变化,能源结构加速从传统能源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 我国率先推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水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达11.18亿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36亿千瓦。 同时,2022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的8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光伏、风电、水力发电平均利用率分别达到97.7%、95.8%和98.6%。 近十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增长了近两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 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对自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及全球能源的低碳转型。

(二)以科技创新引领国际能源交流与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技术进步成为推动能源发展和转型的引擎。 积极与世界多个国家开展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我国已全面掌握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国内外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5月,海外首个反应堆项目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完成10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验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标,正式投产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首台机组“走出去”顺利完成。 该项目对于优化巴基斯坦能源结构、推动实现全球碳峰值碳中和目标、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建立了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完整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目前已成功开发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全球最大水电机组,并具备最大单机容量10兆瓦全系列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能力。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次打破世界纪录,贡献了全球70%以上的光伏产能。 全球前十大风电机组制造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 建设规模最大、安全可靠、世界领先的电网,供电可靠性跻身世界前列。 巴西贝洛蒙特特高压输电项目是国家电网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标志着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

(三)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成员、国际能源宪章组织签约观察员、国际能源机构联盟成员。 它是区域能源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区域能源转型的积极引领者。 。 我国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成立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华设立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推动建立金砖国家能源研究平台、加入国际能效中心等创始成员。 2015年以来,我国开始举办“国际能源转型论坛”,积极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打造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 在建设区域合作平台方面,建立了中国-中东欧能源项目对话合作中心、中国-阿盟清洁能源中心、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区域合作平台,构建中非联盟能源伙伴关系积极实施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等。

三、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一)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合作机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产业规模优势突出。 各种比较优势和制度支撑共同塑造了我国在国际能源产业链和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方面,我国不断深化双多边能源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完成了全球能源治理从“积极参与”到“积极领导”的巨大转变。 ”。 我们走出了一条绿色能源务实合作与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双轮驱动的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下的国际能源合作,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与全球50多个国家建立机制。 开展投资、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等领域合作,与30多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 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成功举办“一带一路”能源部长级会议、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二十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等国际活动,推动建设更多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构建公平、公正、平衡、普遍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将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更多解决方案,推动形成开放、透明、包容、互利共赢的格局。能源国际合作格局。

在国际上,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双多边能源合作,积极支持国际能源组织和合作机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作用,积极促进世界能源稳定和发展。在国际多边合作框架下发展全球能源市场。 供给保障、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不断提高能源领域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开放竞争、高效稳定的能源市场,推动构建更加有序、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结构,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智慧,中国力量。

(二)构建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话语体系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的能源危机引发各经济体关注。 全球范围内围绕能源资源争夺、国际能源市场价格、能源战略通道控制、能源发展理念以及相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构建我国对外能源话语体系,是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的有力举措。 。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我国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提升能源战略安全能力,增加国内油气储量和产量,加快储备能力建设,建立煤基油气产能储备和技术储备,多措并举增强油气。 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不断增强能源系统稳定运行,加强能源生产、供应、储存、销售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炭和煤电对煤炭安全的保障作用,解决区域性、时间性问题——周期性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完善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强化特大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安全保障,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防范和应对大面积停电的能力。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坚持多边主义,全力维护地区和全球能源供应链稳定,捍卫国际能源秩序,构建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能源转型方面,201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显着优化,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 在绿色能源合作方面,我国与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合作,重点关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与相关伙伴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城市示范等领域开展广泛、持续的双边、多边合作,特别是在水电、核电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创新合作模式。 “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建设”日趋成熟,不仅缓解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不足、能源设施投资资金不足、能源效率低下的问题,能源、环境污染严重,为我国高端装备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出口竞争力带来了新机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