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csgo  vue  angelababy  2023  gps  新车  htc  落地  app  p2p 

怀旧支付,我们都在“过渡”

   2023-08-29 网络整理佚名1700
核心提示:2012年,“效仿”美国的手机刷卡器在中国落地,拉卡拉、盒子支付、乐刷、钱袋宝、快钱、钱方等支付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在2014年,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大火之后,手刷似乎走向了末路。然而到目前,凭借“套现”灰产,手刷依然活的好好的,并且推陈出新,增加功能,满足各种商业环境。但相对二维码支付全民普及来说,整个NFC技术好似一个过渡技术一样。2018年,刷脸支付开始兴起,2019年大有全民普及的趋势。

清明假期,适合怀旧。

支付行业的浪潮中,有多少人和事值得铭记,也无悔。

过去5年

2014年3月13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宝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 这就是支付史上著名的条码支付暂停事件。

央行暂停的原因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控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条码(二维码)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对于支付领域的相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匹配验证方式的安全性仍存疑问,存在一定的支付隐患”。

对于暂停,支付宝陈亮在微博回应,积极与银行沟通,业务正常。 微信支付并未被直接点名暂停,但条码支付的暂停仍受影响。

简而言之,条形码支付已被停止,因为它不安全。

五年后,2019年3月15日晚,央视曝光了非接触支付“隔空窃听”的问题。 因为“不安全”,非接触式支付被推上风口浪尖。 银联回应称“空中偷刷子”属于少数,属于犯罪行为。

不久后,银联又发布补充公告,与商业银行联合推出新一轮通知服务,提供小额双免一键切换功能,并从硬件支持、商户终端管理、交易限额控制等方面提供支持、风险监测与分析、损失赔偿。 五方面,建立五重保障机制。

我不禁想起之前的争议,二维码支付和NFC支付谁更安全?

标准与成功

2018年12月8日是支付宝14岁生日。 这一天,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了马云8年前(即2010年)使用二维码支付的体验视频。

结合目前扫码支付的流行,支付宝在铭记,同时似乎也在宣告胜利,二维码支付的胜利。 当然,胜利成果的一半属于微信支付。

事实上,支付宝也失败了。 2013年8月,支付宝微博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 当时业界看到支付宝的失败是真正的市场失败。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兴起,支付宝“POS”又回来了,而且出现在大街小巷。

2012年到2013年,可以说中国移动支付已经走过了两年。

2012年8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开始推NFC。 此前,国民技术主导的2.4G一直是中国移动翘首以盼的。 在深圳,数百万用户是2.4G的成功案例,而NFC却伴随着复杂的产业链、国外的技术、难以穿透的金属等等问题。

在移动支付标准方面,NFC和2.4G两大技术阵营一直在竞争。 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的合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4G是失败的,至少对于大众市场来说是这样。 2013年,三大运营商均推出NFC支付,NFC可谓辉煌时刻。

但由于竞争对手的流失,NFC支付并没有顺势而为。 商业模式过于沉重,使得NFC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就像一场商业长征。

最终NFC和2.4G都成为标准,但都输给了扫码支付。

2013年12月,打车软件大战爆发,二维码支付进入大众视野。 2014年1月,微信支付以微信红包对支付宝发起“珍珠港偷袭”,世界从此一分为二。

“这只是一个过渡

“这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移动支付发展初期,各种支付技术爆发,但都被称为“过渡产品”。

2012年,“效仿美国”的手机读卡器在国内上市,拉卡拉、、乐刷、钱袋宝、快钱、钱房等支付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产品。 当时,很多人认为手刷是一个过渡产品。 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兴起,硬件向软件转型是必然趋势。 2014年,支付宝、微信支付火了之后,手刷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不过,到目前为止,依靠“套现”的灰色产品,手刷依然活得好好的,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增加功能,以满足各种业务环境。 Sage 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调整后营收为4.64亿美元,同比增长64%;

产品不会转变,但人会。 公司要么转型,要么被收购,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在NFC领域,NFC-SD、NFC-SIM、HCE、全终端等技术的优劣也一直是争议点。 全终端是最终形式,另一种是过渡视图。 目前的市场情况也证实了全终端模式确实更像是NFC的终极形态。 但相对于二维码支付的普遍普及,整个NFC技术就像是一种过渡技术。

对于二维码支付来说,在它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也认为它是一种过渡性技术。 一方面,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性较低,将被更安全的技术取代。 另一方面,便利性还不够。 从当时终端支持率的趋势来看,未来NFC技术必然会在移动终端中普及。 更便捷的NFC支付比二维码支付更有优势。

但凭借P2P转移支付的便利性、低成本的支持以及巨头的补贴。 二维码支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种过渡性技术。

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2018年,刷脸支付开始兴起,2019年将出现全民普及的趋势。 支付宝的“蜻蜓”、微信支付的“青蛙”、银联的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都在业务下沉。 在此背景下,二维码支付会被淘汰吗? 谁能想到。

人们一直在追求终极形式并避免过渡。 然而,手浏览公司通过“套现”赚得盆满钵满。 支付宝和微信凭借二维码成本低廉、易于接入互联网的优势,平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其实,没有终极,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你我只是“过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